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禅宗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禅宗文化

超越与圆满——谈禅的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8-07-13 14:44:13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超越与圆满——谈禅的现代启示

图片来源:资料图

   在人类通往智慧、幸福,和谐、完满的路途中,一种学说、一种观念,或者一种宗教,如果能在其中注入一些成份、一点生机,那它本身则充满了启示和意义。禅正是这样。

   禅的真谛,无论是智慧之获得,还是得到解脱之法,悟始终贯穿其中。

   悟是对事物本质的一种直接把握。它区别于一般的借助于分析的思维方法对事物作出判断、推理,是通过个体性的感受活动直接和外在事物本质沟通的一种思维方法。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我们亲身的体验,才可以对悟的境界有所了解。其次,悟的把握是整体性的,而非具体的、部分的对事物本质的把握。从空间上来说,它无有边际,涵盖宇宙万象;从时间上,它不是指一天一时的点滴认识,而是人们借助经验,对事物本质联系的一种当下的领会认识。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日常生活也表现出禅悟的境界,有些人喝茶吃饭,意味深长、禅意浓浓,有些人则单调乏味、毫无禅乐。

   有一个僧人在道悟手下学禅,但从未听到道悟的开示法语。一天,他问说:“我在大师手下已经很久,大师从未指示心要,这是为什么?”道悟说:“你送茶来,我接;你送饭来,我吃;你行礼,我点头。怎么能说我没有给你指示心要呢?”这个法师沉思不语。道悟又说:“你一思考,它就不在那里了。你应该一下子看见它,不用推理,不要犹豫。这即是直下便见,拟议即乖。”

   这说明禅悟是个体性的感觉,而且是一种当下了悟的认识。它不是求知识的法门。知识的求得,1就是12就是2,有了1+2=3的知识我们就可以使用在生活的各个层面。这里根本的法则是1+2=3。而禅悟是超越知识之上的,它没有固定的法则可循。悟只是一种认识的方便之门。至于如何走进、进入此门,或者了解其中的意味,那只有靠自己,像喝进肚里的水,冷暖自知。

   提起道,我们不由得想起中国的圣贤老子。老子是先秦时期中国最富智慧的哲人,他学识渊博、超越生尘,是一位“不求名利的隐君子。”他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道德经》享誉全球。印度的禅传到中国,也经历了中国化的过程。这里主要是和与禅接近的道家思想的融合。

   “古今中外的哲学,都在研究宇宙人生的问题,想在其中求得使人类得到永久平安的对策”(《禅宗与道家》P196)道家思想就是从此基础出发建立其学说的。这样禅佛之道与道家之道就有了共同的含义。

   道在这里具有最高的境界意义。它既是理论层面的又是实际的运用。

   在理论层面,在于发心求愿,获得最高的智慧,有了对世界本质的究竟把握,则可谓得道。而在实际层面,道是功夫,它是可以通化万物,即道可实际妙用。它可以是多面多体多层次的。有了道之境界,道在实际的运行中通达无碍,流顺畅通。

  也正是悟道有了理论层面和实际工夫两个方面的含意,才使得禅在区别西方科学实证的层面有了实在的意义。

  禅对世界的认知,并非停留在文字上面,而是付诸行动。如果你没有进入水中,就永远无法感到游泳的妙道。你可想象“它是这样。”,“它不是这样”。一旦你在水中如鱼般浮游,则“如如是也”。这其中“它是这样”,“它不是那样”的“有”和“无”之界限已打破,也就是“非有”“非无”之中道境界。进而得出事实“如是”之正觉了。

  禅之中道是感受认知真理的方法。因为人们常常会主观地判断是非、邪正,而禅是让人们破除已定好的善恶,是非之说,超越二元对立,取之中道。中道非调和中庸,它是取之最如实,最与实在相吻合的解脱之道。那这种中道就非主观吗?前面说过取之中道非字相之意,而是来源于实证的习禅功夫所得。

  中道思想方法体现在禅对一切二元对立面的认识上。它并不否认是非、善恶、邪正之分别。而是让人在具有二元分别对立的思想之时具有超越性的思维,即不二法,简言之就是对世界万物获得一种如是如实的切中实际的思考。

  换个角度,在世间法中,取价值判断,有善有恶,在出世间法中,非善非恶。超越二法之上,则代表不二中道思想,亦善亦恶,非善非恶。

  还有许多对立的二极,如烦恼与无烦恼、有为与无为、净与不净等等。二极的对立分别如何取消?它是让人从万法实相的认识上,从心如虚空的心态上,穷尽法性,入一空境的根本究竟。

  铃木大拙在论述禅与日本的绘画艺术时说到:“我们可在万家繁兴中欣赏超然的清淡”。这在日本文化中称之为“佗”,实则为“安贫”或“固穷”。所谓“安贫”亦即不仰赖世间的事物——财富、权力,以及荣誉——但在内心上却有一种超越于时间和社会地位的最高价值之感。

  安贫虽与中道不相干,这里却说出了禅的中道思想的实质,即超越性。这里的超越性已包含了善恶、邪正……

  历代的哲学家都在“一”和“多”上大作文章,辩证的思维方法可以说是论述最好的。一中有多,多总归于一,而禅与此有很多的相似。禅的真理乃是“一在多中而多在一中”,或“一在多中而不失其为一,多在一中而不失其为多。”禅是运用具体的穿透法。告诉人们通向个人自主、自由的途径。

  佛陀出世,围绕四周步行七步,站在大地说:“天上地上,唯我独尊”。它预示着一切种神的不存在,人在世上的独立自主的存在。

  佛的产生是靠自觉自悟,一切众生成佛也复如是,靠自我修悟,也是一种非常具体的行为。“如果说禅也提供瞑想,那就是主张去看一切事物本来的样子,如乌鸦总是黑的,雪总是白的等。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瞑想,一般都是抽象的意义,即远离具体的人和事,把心集中在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命题上。禅的瞑想不是那样的瞑想。禅的瞑想是把自己彻底地投入具体的事物之中”在习禅过程中,有许多具体的公案实例,代表了习禅者个人由迷达悟的如同桶底脱落的境界。

  禅说了如是之世界,说了人们达到对世界如是把握的修习方法,此修习方法非一日之功。此法也不具有普遍规定性,而是告诉人们一种达到对世界、对生命如实把握的途径,从而寻回充满业力的自我,重新获得法体清净的本然自由自主的存在。这条途径并不是规定好的标准法规,而是非常个体性、具体性的行为,是人们从中受到启发,透发人之自觉、自主的认识,由自己修习、证悟的实际功夫达到对世界、人自身生命的内在把握。

  宋朝大禅师大慧宗杲门下,有一个名叫道谦的法师,参禅多年,也没悟得禅的奥秘。当他的师父派他出远门办事时,他感到失望,他认为半年的远行,对他参禅无益。他的同行法师宗元同情他,愿意在路上帮助他,使他继续参禅悟道。于是他们同行而去。

  一天晚上,道谦带着失望的神情要求宗元帮他解决生命的奥秘。宗元对他说:“我能帮你的事尽量帮你,但有三件事我是无法帮助你的。这三件事必须你自己做。”道谦问是哪三件事。宗元说:“当你肚俄口渴时,我不能帮你吃,你必须自己饮食。当你想大小便时,你必须自己去;最后,除了你自己之外,谁也不能驼着你的身子在路上走。”

  这一番话使道谦豁然开悟。

  由于西方人采用偏执解说世界的思维方法,往往易激起人的骚动不安、分裂,使西方社会从心态上往往处于欲达人类终极完满前的困惑、迷茫的状态。他们往往在意义上和无意义上、悲观和乐观二端徘徊。而东方的禅以不二法超越意义和无意义、悲观和乐观,从而如是地肯定人生、并启迪指示道路。从心态上给人安祥、和平、宁静与圆满。在面对现代文明上,西方人面对现实、寻求多种解脱,求助于科学,显示出人类意志的抗争性。而东方的禅则面对现实,呼唤或寻回一种原始的、朴素的至真、至美、至善,同时怀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正是东方禅的包容性,使我们理解东西方思想的同时,寻出二者的互补性,从而使人类的思想方法更为圆满。

  从出世入世的态度上,如果说西方人的学说注重入世,而东方的禅倾向于出世,那么禅应从中吸取西方精致具有丰富内涵的入世种种学说,尤其是创造意识的张扬。而禅也具有这种涵盖能力,禅的生命活力正是要以西方的创造意志体现出来,入道而行创化,以出世之态度做入世之事,避免人类的悲观性和消极性,而西方入世学说从整体内容上已达淋漓尽致。往往易于使世界在其体系学说中支离,如果以禅的这种安然的整体把握世界,人生的思维形式互补,那么,在此前提下,一切入世抗争就具有了完满自然的意义。

  在思维方法上,东方禅的中道思维兼容具体分析的西方经验,可使人类思维达到最理想的状态。以人生、世界如是的无悲无喜、有悲有喜来兼容超越是悲是喜的二元对立。这样,可使西方偏执的分析方法走向中道、圆满。

  在超越性上,西方的禅在二元的对立上,主体不断地战胜客体完成外在的超越。而东方的禅从人自身的统一中,从本心上获得智慧,又从智慧上完成内在超越性。二者的互补,将使人类得以全面完成。

  禅给现代人注入一种生机,使人从另一个新的视角观看世界、人生。这个视角是非逻辑分析的,是从悟性着手,纳入实际生活中的不断感受。

  禅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它既出世又入世。在入世中完成内在的自身超越。它引导个人在修炼中作入世出世的自由行路人。

  禅既肯定包容理性,又超越理性。它不否定理性在人的认识中的作用,但它更注意悟性在把握世界、人生中的作用,强调智慧的获得。人的理性往往使人获得知识,而悟性才使人获得大智慧。

  禅在现代生活中给人类内在地注入了大慈大悲情。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物欲横流,情感流失,灵魂堕落,人已变得面目全非,而禅能使人缅怀慈悲,寻回自我。

整理:中国当代佛教--禅宗

上一条新闻:《坛经》中的心理学下一条新闻:禅宗的主体精神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