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陆中国当代佛教网-故事网!

微博 微信 欢迎关注
中国当代佛教网公众号
客服

注册 登录

网站导航

站内公告:

热搜:禅宗文化  禅宗公案  禅宗祖庭  禅宗智慧

禅宗文化

当前位置 :首页 > 禅宗文化

从禅宗止传衣钵说开去

发布时间:2017-11-15 16:01:40 新闻来源:当代佛教

从禅宗止传衣钵说开去.jpg
图片来源:资料图

文/蒋选斌
   
   中国禅宗自初祖达摩开始,一直以师徒传衣钵为印证达摩传二祖慧可,慧可传三祖,再四祖、五祖,如此代代相传。得衣钵者,即为禅宗祖师。但到衣钵传至六祖慧能后,五祖弘忍却打破祖训,明示慧能传衣钵为信的做法不再延续,“止汝勿传”。
   
   止传衣钵,是禅宗史上的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对后世禅宗的发展和传承影响深远。那么,五祖当年为何要做出如此违规背祖的抉择?此举是五祖弘忍的一时方便,还是经过深思熟虑、大觉大悟后的精心安排?是暗藏玄机,还是投鼠忌器?中国禅宗自唐朝以后的发展壮大,又和当年五祖止传衣钵、授法六祖有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呢?要想揭开此中的种种疑问,我们还是要从禅宗最重要的典藏《坛经》中去寻找答案。
   
   《坛经》由六祖弟子法海记述六祖言论而成,开篇《行由晶》,记述了六祖悟道和五祖传法的详细经过。当年,五祖弘忍老和尚直接告诫慧能要终止再传衣钵,因为“若传此依,命若悬丝”。按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有生命危险。原文如下:
   
   “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皆令自悟自解。自古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若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细读这段文字,直接的理解,五祖是因为担心有人要加害六祖,而告诫慧能今后切记不再传衣钵。如果这样看来,当时五祖嘱咐慧能止传衣钵,似乎目的只是要让六祖免于人害。其实不尽然,我以为,问题的要害处是五祖在止传衣钵嘱咐前面的那段说辞。
   
   很显然,对一脉传承的授衣钵以印证祖师的方法,五祖是有自己深刻的看法的。在五祖看来,当年达摩到中国传播禅宗,之所以立下师徒传衣钵为印证信物的规矩,是因为“人之未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因为禅宗初来,大家对禅宗的学说还不怎么相信。怎么让人相信呢?那就需要一个世间民众最容易接受方法。用佛家的术语,就是要先找到——个“方便”之门。这个“方便”,就是民众的图腾崇拜心理。
   
   研究社会学历史学的人都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从图腾崇拜开始的。地球上每个民族都有过自己的图腾时期。图腾是一个符号,能够通过—一种简单的符号把民众的信仰统一起来。而当时达摩为了让人们更容易相信禅理,于是就把他的衣钵当作了印证后代禅宗祖师的标志,当作了代表禅宗的一个图腾符号。
   
   应该说,在禅宗传播的初期,达摩大师用衣钵来确定他之后历代禅宗祖师的地位,是很有效果的方便做法。但随着禅宗的步步发展,这种唯衣钵为信的“方便法则”,也渐渐暴露出了种种弊端。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容易引起世人对衣钵的盲目崇拜和信奉。因为得衣钵者得天下,谁得了衣钵,谁就成了禅宗的祖师,客观的结果,是追随的人多,供奉的人也多,既有名又有利。于是乎,衣钵成了禅宗内部大家要争要抢的对象。无怪乎五祖会感叹“自古衣为争端”。而这种争端,后来已经演变成为了一种祸害。对此,作为当时禅宗的第五代祖师,五祖是有很深的忧患意识的。
   
   熟悉禅宗的人都知道,五祖传衣钵给六祖慧能的过程,就充满了激烈的纷争,十分艰辛曲折,从中我们不难看到五祖的良苦用心。
   
   当年,慧能从广东到黄梅拜五祖为师学习佛法时,五祖门下已经有千余信众弟子。五祖和慧能初一对答,就知道慧能有大根利器,正是他苦苦寻找的接班人。但当时门下弟子多数对这个南方初来的不识字的“乡巴佬”根本不服气。因此,五祖为了保护慧能不被人害,也为了让他得到一些磨练所以安排慧能到后橱当了很长时间的破柴碾米的杂工。过了8月之久,有一天五祖在慧能做工的后院见了他一次,印证了慧能的根器,又秘约了三更传法。在五祖对慧能说的话中有一句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相害,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
  
   到后来,经过神秀、慧能各自呈偈,五祖已经决定要传衣钵给慧能,但不敢公开宣布。而是深夜将慧能唤到方丈室,秘密传授。可见当时的形势,争夺衣钵的内部纷争是多么激烈啊。五祖秘密向慧能传法后,即告诉慧能要迅速离开。并亲自将慧能送到长江边上了渡船,告之慧能“汝今好去,努力想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即使这样,衣钵已传的事情一经说开,仍然挡不住慧能被其他想争夺衣钵的人苦苦追袭。其时五祖门下有数百人,一听说衣钵南去,竟然一路追讨到了广东境内的大庚岭。其中一个当过军官的慧明和尚,体力强壮,力大无比,追上慧能要抢回衣钵。当时慧能见不能躲开,便将衣钵放到路边一块石头上,慧明上前提衣钵,竟重如磐石提不起来,慧明这才幡然悔悟,信了慧能六祖,向慧能表示“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五祖以及五祖之前时代,禅宗内部对衣钵的争夺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这种衣钵之争端,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了一种有违佛法的恶行。换言之,衣钵之争和世间俗人争权位,争名利的行为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制止,将亵渎禅宗的庄严和神圣。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刻理解五祖“止传衣钵”的深刻意义,也才能真正认识到五祖此举的伟大之处,过人之处。
   
   我以为,五祖止传衣钵,是禅宗历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里程碑,对后世禅宗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与衣钵的传与不传这个具体形式,而是改变了中国禅宗立宗弘法的根本理念和方法。之所以这么说,理由如下:
   
   第一:我们说,禅宗通往菩提,揭示般若,重点在于内在的“心悟”,而不在乎外在的“形传”。释迦牟尼灵山法会时的“拈花一笑”,迦叶至尊即刻心领神会,讲的就是印心。本来这种心心相映,以心传心的方法,才是禅宗传法的本来面目。但达摩到中国传禅宗,由于机缘未到,一时却不为人信,以至于达摩在嵩山面壁九年而不语。后来二祖以断臂:为代价发问达摩,如何能够安心?达摩的回答是你把心拿将来,我便给你安心。二祖慧可由此而得到开示,获得禅宗的无上玄机,也是缘于慧可本心的当下一悟。按说中国禅宗的传承,从开始就遵循这个以心传心法则。但由于当时情况机缘不够,故而这种以心传心的方式还不适应中国的这片土壤,不容易为人接受认可。所以当年达摩才灵活变通,遵照民众容易接受的图腾崇拜的心理,立下传衣钵为信体的祖训。这种做法,今天看来似乎有点画蛇添足,不过达摩大师以佛家融通随缘的大智慧考虑问题,着眼于的是当时禅宗在中国传播传承的实际运用。这种画蛇添足的做法,应该看作是达摩一时的方便而已。
   
   第二既然传衣钵以为信的做法,是中国禅宗机缘未到时达摩的一时方便之策,就必然需要某个机缘的来到,破除这个一时方便。这个方便不破,随后环境一变,生出衣钵纷争的种种危害弊端,出现为衣钵你抢我夺的情况,也是情理之中。五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敢于根据机缘环境的变化,见机行事,大胆破祖师的“方便”,还禅宗传法以心印心的本来面目。这不仅表现在他止传衣钵的这个具体行为上,还表现在他对禅宗后继传人选择标准的衡量上。也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五祖不仅有所“破”,也有所“立”。
   
   我们知道,当年五祖为六祖慧能传法印证时,慧能尚未皈依,只是五祖寺伙房里面的一个杂工,且是一个不识字的文盲。其时五祖门下有千余信徒,其中有神秀、慧明等十大弟子。在所有人看来,大弟子神秀望高德厚,获得五祖衣钵应该是最顺理成章的事情。谁也没有想到,五祖却要把衣钵传给未皈依不识字的大老粗慧能。五祖当时作出如此决定,可谓撼天振地,既需要有面对非议的无畏勇气,又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无上智慧。
   
   当时的情况,五祖———方面看到了传衣钵的弊端危害,另一方面,他老人家想回归以心传心的禅宗传承的本来面目,一:自在苦苦找寻一颗可以得到他接引的心。也就是说,必须要有一个具体的人,来配合他完成这个承上启下的大任务。否则,止了衣钵之传,断了禅宗之传,那是万万不可的。要“破”也要有“立”。而和慧能…接触,五祖马上就意识到了慧能就是他一直在找的那个人。能担当起禅宗传法的重任。
   
   关于慧能和神秀“身是菩提树”还是“菩提本无树”四句呈心偈的高下分别,历来就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就是慧能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慧根,更加发自本心,也更加接近禅宗见性成佛的般若思想。五祖在黄梅东禅寺讲《金刚经入一直就主张修行的人要“即自见性,直了成佛”。强调的就是“见性“二字。《坛经"己载,慧能当时在广东买柴为生,在从来未曾接触过佛经佛理的情况下,一天在买柴回家途中,听到路上有人颂读《金刚经》。“一闻经语,心即大悟”。这一悟,就是发自本心的当下一悟。正符合五祖提倡的见性开悟的境界。后来慧能从广东到了东禅寺,见到五祖后,师徒之间有一段对话,更能说明慧能见性已到了相当程度。
   
   五祖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慧能对曰:“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葛獠,若为堪作佛?”慧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葛獠身与和尚身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光是这初一见面的一问一答,就可以看出慧能的不同凡响之处。可以说,字字珠玑,句句都是见性的话。正因为如此,五祖才断定慧能能够完成禅宗传法的弘法大业。他苦苦等待的改革禅宗传法方式的机缘终于到了,有了慧能这个人,他才有条件下决心破除传统,达到他所期待的衣钵之传可以止,而禅宗之法也得以传的双重目标。
   
   第三:五祖的觉悟,慧能的出现,是双重机缘,缺一不可。有此机缘,五祖才敢于一举打破了传承衣钵的祖训,从此结束了中国禅宗史上祸害无穷的衣钵之争,扫除了由此带来的种种不良弊端,恢复了禅门应有的明心见性的菩提本色。所以衣钵的传与不传,解决的不仅是祖师印证的形式问题,而是禅宗如何传,传什么的根本问题。后来禅宗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五祖当时的确是作出了英明无误的选择。到唐朝末期,唐武宗大肆灭法废教,中国佛界经历了空前绝后的一场浩劫,全国寺庙被毁,和尚还俗,许多在当时显赫的佛教宗派如唯识、三论、天台、华严等在武宗灭法后便——蹶不振,有的从此失去了传承。唯有禅宗一支独秀,顽强度过了那场浩劫的打击,不断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中国佛界的主导。而禅宗里面的南、北两宗,以神秀为代表的北宗,也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相反,慧能所代表的南宗,在唐末灭法后的一千多年以来,如雨后春笋显示出勃勃生机,一直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演变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最终成为了中国佛文化的代表,影响遍及整个华夏大地。之后才有禅宗传播到日本、韩国,近代又逐渐播及到欧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所以后世公认,六祖慧能才是中国禅宗真正的开山鼻祖。没有慧能,就不可能有禅宗在中国的辉煌发展。而如果没有五祖当时的当机一断,毅然决定止传达摩衣钵于慧能,甄选慧能为禅宗六祖传人,禅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或许又会是另外一种结果。应该说,是五祖成就了六祖,六祖成就了中国禅宗。从这个意义看,五祖的大功大德,在中国禅宗历史上是——座永远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整理:中国当代佛教网--禅宗网

上一条新闻:言解不是修持下一条新闻:“化”字在禅门中的应用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免责声明:本网站为佛教网站,非赢利性网站,内容多转载自网络,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网站所有文章、内容,转载,功德无量。(未经允许,禁止复制网站模板)

联系QQ:  站长信箱:zgddfj@163.com

[沪ICP备06053729号]

得雅他 贝堪则 贝堪则 玛哈贝堪则 惹杂萨目 嘎喋 梭哈